時間:2017-03-27 16:49:34 編輯:5號網-lkn 926
蘋婆是部分地區才有的水果,比較少見,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不少人困惑,蘋婆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關于,蘋婆的營養價值,蘋婆的功效與作用。5號網小編來為您一一解答!
蘋婆,并不是一種常見的水果,它是蘋婆樹的果實,一般在一個果莢中會有2、3顆蘋婆仁,這就是可以吃的部分,要說蘋婆是什么味兒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板栗煮熟后的味道,蘋婆也是可以這樣煨熟來吃的,和板栗的味道就很相似,不過蘋婆的汁多一些,所以口感還更好呢!
蘋婆之所以很多人都沒見過,其實與它的生長地域有關,蘋婆在我國的分布主要就是廣東、廣西、云南、臺灣等地區,所以大北方的人們可能見都沒見過,更不用說吃了。但是現在生活在南方的人,對這種水果也不是很常見,連買都買不到的節奏。而廣東人常常用這種果實來祭祀七姐,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織女,在每年的七姐誕上,人們會獻上蘋婆作為祭品,但是由于它的種植越來越少,而且產量也不高,因此現在人們多會用假的蘋婆來代替,想要品嘗它更是得費心找找了。
1、蘋婆的富含維生素A,維A具有明目,輔助治療多種眼疾,增強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促進生長發育,保護胃、呼吸道黏膜的功能。
2、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能儲存和提供熱能;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調節脂肪代謝;提供膳食纖維;節約蛋白質;解毒;增強腸道功能。
3、蘋婆的這些營養價值很適宜夜盲癥,容易長粉刺、癤瘡等皮膚病,肺氣腫,甲狀腺機能亢進癥的人群食用。
蘋婆在現在已經不怎么常見了,其實在一些古代醫書中還是有關于它的記載哦,傳統中醫認為蘋婆具有溫胃殺蟲、健脾止瀉的作用以及驅蟲的功效,但是由于現在種植蘋婆的地方很少,而且大都是零星的,所以我們對它的認識也很少,讓我們在古代醫學中找到它的蹤跡吧。
在明代姚可成編輯的醫書《食物本草》中有記載蘋婆可“治臟腑生蟲及小兒食泥土,腹痛,癖塊積硬。養肝膽,明目去翳,止咳退熱,解利風邪,消煩降火。”在另一部記述地方草藥的重要著作《生草藥性備要》中則記載蘋婆可“治小兒生天婆究(小兒爛頭瘍)煅存性,開油搽;消熱氣,煲肉食。”從上面這些醫書中記載來看,蘋婆具有清熱止咳、消除熱氣和治療腹痛、養肝等功效,但是由于現在比較少使用蘋婆,所以我們對它的實際功效其實并不確定。
每年7—8月是蘋婆的收獲期,鮮種經采摘脫殼后曬干即為商品,不需特殊加工。
蘋婆食用部分是其種仁,食用方法是多種多樣,可蒸、可煮,宜烤、糖蜜及紅燒等。用水煮熟后的蘋婆種仁,剝去黑色外種皮,再剝去淡褐色半透明中種皮,吃食淡或乳白色種仁。去皮后的種仁質軟而色白,猶如1枚小烏蛋,精致而美觀,風味與板栗相似,其味微甜而香、肉爽多汁的口感比板栗更勝一籌。在廣東常用于名萊佳肴的烹飪,如鳳眼果燜雞、鳳眼果燒肉等,被列入“嶺南名萊”。蘋婆的種子可食,煮熟后味如栗子,惜結實率不高;如能注意選育種,提高結實率,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木本糧食植物。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