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1-06 08:26:17 編輯:本站整理 600
一年二十四節氣,在這個冬季我們遇到了許多冬季里的節氣,在我們遇到小寒時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養生呢?小寒節氣注重的是益氣補虛,滋養臟腑,這樣的養生你做到了嗎?如果沒有的話那就來看看吧。
冬至節氣養生食材和藥材大全 | |||
豬肉—滑潤肌膚 | 帶魚—祛風治血 | 鴿子蛋—滋陰補腎,改善細胞活性 | |
生姜—促進食欲 | 胡椒—解毒,光潔皮膚 | 肉桂—通經,抗菌抗輻射 | 冬蟲夏草—有效抗癌 |
何首烏—抗衰老護發 | 小寒養生食譜大全 |
小寒在每年陽歷1月5日或6日。寒是寒冷之意,表示冬天的寒冷已經開始。民間有旬諳語小寒大寒,冷成冷團。”從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很多地區的氣象記錄中表明,小寒卻比大寒冷,可以說是全年24節氣中最冷的節氣。
“小寒”節一到,大地原來積蓄的熱量已耗散到最低值,來自北方的強冷空氣及寒潮冷鋒,頻頻侵襲中原大地,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嚴寒天。
小寒節氣,要注意防寒保溫,減少戶外活動。冬令陽氣在內,陰氣在外,人們不要擾動陽氣,早睡晚起,不要讓皮膚開泄出汗耗陽,使人體與“冬藏”之氣相應。
小寒食補宜進食羊肉,羊肉含有蛋白質、脂肪,鉀、鈣、磷、鐵等礦物質及B族維生素,能補陽養血,陽虛體質尤宜。海參、魚翅也是很好的冬令補品,海參更被稱為“童叟補劑”,易消化,易吸收,多食有益。
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在經歷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即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御嚴寒侵襲,乂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冬季天干物燥,人體免疫力低下,加之人們穿的衣服厚重,極易引發“上火”癥狀,并引起口腔潰瘍。
□角炎是冬季的一種常見病。此病主要是因為冬季氣候干燥,加上時令蔬菜和瓜果少,人體攝入的維生素量不足引起。另外,經常舔舌、流口水感染、發熱也是引起口角炎的重要原因。主要癥狀是口角處發生濕白、糜爛、敏裂現象,同時伴張口疼痛和出血。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
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來防御寒冷對人體的侵襲,如南瓜、羊肉、豬肉、狗肉、雞肉、鱔魚、鰱魚、糯米、山藥、栗子、核桃、杏仁、紅棗、桂圓、帶魚等。
忌盲目進補,易造成虛者更虛、實者更實,使人體內平衡失調,出現許多不良反應。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