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6-20 14:30:14 編輯:本站整理 7066
對于紅肉,很多人以為就是紅色的肉的一種解釋,其實并非如此。那么,紅肉是什么肉?紅肉與白肉的區別是什么?
紅肉是營養學上的詞,指的是在烹飪前呈現岀紅色的肉。如豬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動物的肉都是紅肉。紅肉中含有很高的飽和脂肪。
紅肉的顏色來自于哺乳動物肉中含有的肌紅蛋白。肌紅蛋白是一種蛋白質,能夠將氧傳送至動物的肌肉中去。烹飪好後的食物的顏色不能作為判斷是否紅肉的標準。不管牛肉做成什么顏色都是紅肉;同樣,豬肉雖在烹飪時變為白色,也是紅肉(在美國鋪天蓋地的廣告稱其為白肉,僅是一種市場推廣手法而已)。
相反的,鳥類(雞、鴨、鵝、火雞等)、魚、爬行動物、兩棲動物、甲殼類動物(蝦蟹等) 或雙殼類動物(牡蠣、蛤蜊等)等非哺乳動物的肉都不是紅肉(可以算作白肉)。盡管如三文魚、煮熟的蝦蟹等都是紅色,也不能算作紅肉。
所謂紅肉、白肉是研究人員為了分析不同顏色的肉類對健康的影響而分的。這種方法是根據肉類食物在做熟前的顏色來分。那些在做熟前是紅色的肉就屬于“紅肉”,包括我們經常吃的豬、牛、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而那些在做熟前是淺顏色的肉類就屬于“白肉”,包括我們平常吃的雞、鴨、鵝、魚、蝦、蟹、牡蠣、蛤蜊等非哺乳動物的肉。
分析吃紅肉多的人得某些疾病的危險性高,這主要是因為,和白肉相比,紅肉中含的脂肪多,并且其中的飽和脂肪酸多。動物脂肪主要是提供能量。能量攝入過多會增加肥胖和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是導致血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最強因素。研究發現十年來一直吃精加工紅肉的人與那些盡可能少吃紅肉的人相比,患結腸癌的風險高出30%,患直腸癌的風險高出40%。研究還發現,高危險人群是每天食用紅肉超過160克的人。那些愛吃禽類和魚類的人同少吃這些食物的人相比患直腸癌的可能性要降低30%。紐約斯特朗癌癥防治中心主任丹嫩伯格博士指出,魚肉中的某種脂肪酸能刺激機體解毒機制當中酶的作用。
從傳統醫學的角度來看,豬肉性寒,“多食可助熱生痰、動風作濕”,而母雞肉性平和,可以滋補腸胃、調整氣息,是體弱多病的老年人補氣養生的首選食品。
總的來說,“白肉”比“紅肉”更適合易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日常飲食中老年朋友應多吃低脂肪、低熱能的“白肉”,少吃脂肪含量高、供能多的“紅肉”,以達到健康與口味味兩相宜的目的。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