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1 10:21:44 編輯:5號網-qiwen 0
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都是要回家過年的,那么這過年回家前后都有什么事項是需要注意一下的?過年回家的時候要買什么東西送給長輩呢?
過年坐車時要佩戴好口罩,高鐵上不能帶酒精和消毒液,可以帶獨立包裝的酒精濕巾消毒,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佩戴N95口罩時,可以通過呼氣,吸氣來檢查密性,如果發現口罩漏氣及時做出調整,如果眼睛不適,揉眼睛之前先給手消毒,感染時間和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時間要隔6個月以上,咱們近期都感染過,不能接種,只有沒有感染過的老人可以接種,年后復工仍然要做好個人的防護工作,不能懈怠,
在辦公場所也要佩戴口罩,保持空氣流通,
用餐前認真洗手,就餐時分散就座,不扎堆,不聊天及時清理生活垃圾,保持環境衛生,
外出回家,一定要洗洗手,
2023,一定會越來越好。
簡單實際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過年時送紅包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紅包裝金幣既可以避免買到父母不喜歡或者不實用的東西,又不用自己耗費腦細胞到底買什么禮物,過年送金幣紅包是一個簡單又實際的新年禮物。
禮輕情意重
其實給父母送紅包應該推崇“禮輕情義重”,沒必要非得攀比送厚重的大紅包。過年給父母紅包圖的是喜慶,沒必要攀比。而且對父母來說,子女常回家看看,比送紅包更讓他們高興。
送禮表達心意
相對于直接封一個紅包給父母,很多朋友更傾向于送禮物。因為送紅包到底還是有點單調,而且也不一定能深切地表達對父母的心意。因為錢花光就沒了,很多時候甚至忘了這筆錢買過什么。可是送禮物不一樣,能留下記憶。例如:衣服、鞋子、包包、保健品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直接帶父母去旅行
當然,對于年年給父母買新年禮物的朋友,這里建議如果資金足夠,不如利用春節和家人一起去旅行吧。因為比起金幣、實物,帶父母去旅行更能夠給父母留下美好的回憶。
回家,是春節最重要的儀式,“回家過年”是華夏大地上最強勁的律動。落葉歸根、思鄉戀家,這是中國人幸福觀的基本經緯,樸素而有力量。對于在外漂泊一年的游子來說,縱使山高路遠、舟車勞頓,但一想到與親人的重逢畫面,一想到熟悉的鄉土鄉音,頓時覺得精神滿滿,恨不得腳步快一些,再快一些。
家庭對于中國人意義非凡。“獨是宦游人,偏驚物候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文人墨客從來不吝嗇筆墨,揮灑對故鄉不絕如縷的思念。即便從“鄉土中國”走進“城市中國”,家庭依舊是個人情感的依托,是精神休憩的港灣,是漂泊人生的終點站。
在這里,你可以從舉止得體麻利干練的“Vivian”,變回穿著隨意放飛自我的“二丫”,卸下所有面具做最真實的自己;在這里,你可以撇開成年人情緒管理指南,毫無克制地向家人傾訴一年來委屈的淚水、難言的心酸。在媽媽的嘮叨、爸爸的微笑中,漂泊的孤獨、生活的苦楚都會煙消云散。這種情感的磁場,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血濃于水的溫暖情感正是你我生命里從不曾枯竭的前行動力。
有人說,你越是走得遠,那份繾綣鄉情越是濃厚;你越是走得快,那份安靜、祥和越讓人懷念。對一個社會而言,思鄉戀家的文化根脈是源自歷史的情感饋贈,也是走向未來的精神通道。眼下,我們的生活窗口急劇擴大,虛擬世界也在空前膨脹,當此之時,那些緩緩流淌著的闔家團聚的親情、慎終追遠的家風和孝悌忠信的追求,顯得尤為珍貴。透過這些承載文化的儀式感,我們捕捉到的正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深層動力。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把回家想得那般浪漫。隨著年歲漸長、閱歷漸豐,生養我們的那方土地似乎跟不上年輕人成長的步伐,“恐歸”等話題亦不時在網絡上掀起討論。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如此緊張。在夢想的召喚下,我們心向遠方。過年回家,或許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近鄉情怯。但無論你的行囊滿載榮耀還是充滿疲憊,家都是無條件接納你的港灣。
談話
1、不要與說話的人間隔很遠,或者中間還隔著其他人。
2、深思熟慮之后再發言,災禍往往因說話不謹慎而引起。
3、交情淺的時候,不說深交時的話,決心與他人斷來往后,不必再說惡毒的話。
4、不要總說他人的缺點,不要總說自己的長處。
5、在生活不如意的人面前,不要只說喜事;在老人面前,不說不吉利的話。
6、不許斜著眼看人。
敬老
1、出門要跟長輩說一聲,回家要打招呼。
2、長輩送的禮物要用雙手遞接,以示尊敬。
3、和長輩一起走路,要走在長輩身后,不要快步走在長輩前面。
4、在酒桌上與長輩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對方的。
5、晚輩給長輩和同輩敬酒,可以先干為敬,但是不能要求別人也喝干了,點到為止即可。
待客
1、客人來之前要提前打掃門庭,以迎嘉賓,并備好茶具、飲料等,也可根據自己的家庭條件,準備好水果、糖、茶等。客人在約定時間到來,應提前出門迎接。
2、走到門口時,要在客人前面,為客人開門,請客人先進。
3、進門后,立即為客人安排座位。
4、客人常常會帶禮物來,對此送客時應有所反應,如表示謝意,或請求客人以后來訪再不要攜帶禮品了,或相應地回謝一些禮物,絕不能受之無愧似的若無其事。
5、為客人斟茶倒酒時遵循“淺茶滿酒”。所謂淺茶,即將茶水倒入杯中三分之二為佳。端茶的時候對有杯耳的杯子,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水送給客人。
6、家中待客就餐時,入座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離門最近處的座位上。
7、客人在,不可以掃地。
8、客人告辭,一般應婉言相留;客人要走,應等客人起身后,再起身相送;遠道而來的客人要送下樓,或送到路口。
聚餐
1、座位要有次序,正對大門的上座必須讓給長者,其他人依次而坐,一般來說夫妻要挨著。
2、吃飯的時候,長輩不動筷,晚輩不能動,大家要一起動筷子。
3、吃飯時要用公筷公勺,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夾菜,亂翻攪菜。
4、吃飯時,手要扶碗,不許一只手放在桌下。
5、吃飯不得咬筷子,壺嘴不許對著人。
6、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發出聲響,最好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
7、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的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8、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不要光低著頭吃飯,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9、進餐時盡量不要打響嗝,更不要對著人打嗝、咳嗽。
10、吃完飯后,一定要說“請慢用”。
探親訪友
1、從遠方歸來,拜訪親友,要簡單贈送一些當地的土特產。
2、拜訪別人的時候,應該避開吃飯和睡覺這兩個時間段。
3、進門前,先在門外輕輕敲門,敲門應該先敲一下,再連敲兩下,待主人邀請之后,才可進門。
4、快要走進廳堂時,先提高聲音,讓人好有所準備。
5、進入主人家看見其他客人,就不要久坐;如果有事相告,就和主人到他處說明。
6、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不許進沒有人的房間。
7、如果主人感到疲倦,或者頻繁看時間,就要盡快告辭。
8、領著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后,家長要引導孩子在問好之后主動把脫下的鞋子排整齊。
9、告訴孩子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
10、吃飯離席時,必須要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在此時邀請主人以后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謝。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