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5-25 14:13:07 編輯:本站整理 500
作為一個妻子,一位母親,楊絳為丈夫和孩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付出了所有的愛。“拙手拙腳”的丈夫“做了壞事”,打翻了墨水瓶,她說:“不要緊,我會洗”;丈夫不小心把臺燈砸了,她說:“不要緊,我會修”;丈夫把門軸弄壞了,她說:“不要緊,我會修”。
如今聽來,那個纖纖女子的“吳儂軟語”早已為世間稀有——“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兒,只為我出嫁了,就成了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
1932年早春,在清華大學古月堂門口,錢鍾書和楊絳相遇。她看他的眉宇間“蔚然而深秀”,他被她“纈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脫俗而吸引。
之后,兩人開始鴻雁傳書,“越寫越勤,一天一封”,純情少女也終于意識到自己“fallinlove(墮入愛河)”。
1935年,兩人牽手進入婚姻“圍城”,楊絳陪丈夫到牛津大學就讀。每天妻子還在睡夢中,丈夫就起身做早飯了,妻子幸福地說:“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淡淡的鄉愁、幸福的早餐,這是楊絳在牛津的那段生活中割舍不掉的回憶。
1937年,他們的女兒錢瑗出生,楊絳說是“我平生唯一杰作”。
1994年,錢鍾書住進醫院,纏綿病榻,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兒錢瑗也生病住院,當時八十多歲的楊絳來回奔波。楊絳為丈夫做各種雞魚蔬菜泥,燉各種湯,雞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沒有,魚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錢鐘書臨終,一眼未合好,楊絳附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
1997年,錢瑗走了;1998年,錢鍾書走了。三個人的家庭,只剩下楊絳一人在世間。她曾經這樣說過,“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后,我從未后悔
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書上的描摹,戲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藝作品;人情世態,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駭怪,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娛樂。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
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后來就真的堅強了。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我們的愛情到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來
人能夠凝煉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
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