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25 16:18:21 編輯:5號網-linyin 974
到了孕晚期的產婦,都會經歷胎兒入盆的階段,這個時候孕媽媽要注意感受自己的變化,根據一些身體反應來判斷寶寶是否已經入盆,以便做好臨產前的各項準備。
1、肚子形狀改變
準媽媽會感覺胎兒的位置在下降,肚子的形狀,猶如從一個西瓜變成了一個柚子!
2、墜痛感
胎兒入盆后,會壓迫到準媽媽的陰部和骶骨處,你會感到下身有墜痛感。
3、胎動減少
胎動會比以前相對減少。
但是,在胎動比較多的時段,每小時胎動的次數還是要大于3次,如果不滿3次/小時,加數1小時,2小時胎動滿6次就可以了。
如果小于這個標準,提示有可能存在胎兒缺氧,要讓醫(y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幫助判斷。但也不必太焦慮,隨時隨地數胎動,因為寶寶有時可能睡得比較長,或者胎動不是太活躍,比如上午胎動不明顯,可以看看下午時段,如果下午動得正常了,就不必著急去醫(yī)院。
4、尿頻
胎頭入盆后會壓迫到膀胱,一般情況下會導致尿頻的癥狀更加明顯。
5、呼吸輕松,胃口變好
胎兒下降,子宮對臟器的壓迫會明顯減輕,尤其是心臟、肺部、胃部等位置較上的器官會逐漸恢復正常功能,準媽媽會感到愈發(fā)輕松,呼吸通暢,胃口變好,吃得也多了。
不過,可要控制住嘴巴哦,很多準媽媽就是在孕期最后幾周體重猛漲。
6、不規(guī)律宮縮
胎兒入盆后,會壓迫到宮頸,所以準媽媽可能會出現腹部陣陣發(fā)緊等假宮縮的癥狀,不過這種宮縮持續(xù)時間通常不足半分鐘,而且不規(guī)律,間隔時間長短不一,力量也比較弱。在休息之后,會明顯減輕,跟分娩時的宮縮是有本質區(qū)別的。
而真正臨產的宮縮,是很有規(guī)律的下腹痛,醫(yī)生幫忙總結了一個很好的辦法:三個“越來越”。也就是:宮縮持續(xù)時間越來越長、間隔時間越來越短、陣痛強度越來越強。
比如,起初可能是每10分鐘收縮一次,每次持續(xù)10~30秒;以后變成每3~4分鐘收縮一次,每次持續(xù)30~60秒。
胎兒入盆需要專人,專業(yè)醫(yī)生或者助產士才能摸出來,不建議準爸爸媽媽私自操作。正常情況下,胎頭入盆后,胎位就不會發(fā)生什么變化了,這位后面的順利分娩成功打下一個好基礎。不過孕婦有可能會出現尿頻、便秘、便秘、宮頸口脹等情況,孕婦無需擔心,這些都是正常的。只要羊水沒有破、或宮縮頻繁、見紅等臨產現象就不用擔心。
對首次生育的婦女來說,胎頭入盆的時間一般為36周左右,絕大多數的初產婦如此。胎頭入盆,孕婦會感覺到腹部發(fā)緊或偶有腹痛的情況發(fā)生,這些都是即將生產的正常現象,腹中的胎兒正將胎頭往下趕,為出生做準備。不過,也有部分產婦是等到即將臨產后才進入骨盆的。如果醫(yī)生判定孕婦無頭盆不稱,孕婦也不用太過在意,因為有一些初產婦的胎頭入盆時間是在宮縮發(fā)動之后。
從胎兒胎頭入盆到分娩并沒有固定的時間限制,也就是說,胎頭入盆之后,并不能預示著多久就會分娩,但是如果胎頭已經入盆,那么距離分娩的時間也不會太長了。
對于初產婦和經產婦來說,胎頭入盆的時間是不太一樣的。初產婦胎頭入盆的時間往往發(fā)生得比較早,換句話說,初產婦從胎頭入盆到生出來可能花費的時間是比較長的,但對于經產婦來說,可能胎頭一入盆,沒過多久就分娩了,時間間隔比較短。每一個人的情況不太一樣,很難具體劃分,需要一天、兩天還是一個星期是不確定的,但是時間不會太長。
胎頭入盆較晚則要注意一個問題,可能存在一些病理性因素使胎頭不能入盆,較常見的是胎頭過大,即頭盆不稱。胎頭如果過大就不能進入骨盆腔,從而不能自然分娩。但這種情況的判斷比較困難,也需要有經驗的醫(yī)生才能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很多時候是需要觀察孕婦分娩的進程,才能夠決定是否適合陰道分娩。
5號網小編溫馨提示:以上主要講述了胎兒入盆時媽媽會感受到的一些身體的變化和反應,準媽媽們要細心感受,做足充分的分娩準備,迎接寶寶的到來~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美容養(yǎng)生醫(yī)療母嬰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