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6-01 14:43:06 編輯:本站整理 1088
端午節就要到來,我們知道一般吃完粽子之后就要去賽龍舟。端午節為什么要賽龍舟?端午節賽龍舟真的和屈原有關系嗎?還有其他原因嗎?端午節賽龍舟有什么好處?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門票)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十五日。端午節是我國很重要的一個節日,各地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在眾多習俗中,最重要的就是劃龍舟習俗了。
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很早就有人把它與屈原聯系起來。《書鈔》卷一三七引晉.葛洪《抱樸子》佚文云:“屈原投汩羅之日,人并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為競渡,或以水軍為之……州將士庶,悉臨觀之。”《寰宇記》卷一四五《寰州風俗》引《寰陽風俗記》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羅江,其妻每投食以祭之。原通夢告妻,所祭食皆為蛟龍所奪。龍畏五色絲及竹,故妻以竹為粽,以五色絲纏之。今俗其日皆舉五色絲,食粽,言免蛟龍之患。又原五日先沉,十日而出,楚人于水次迅楫爭馳……意存拯溺,喧震川陸。風俗遷流,遂有競渡之戲。”風俗傳承至今,成了人民群眾一項喜聞樂見的游娛活動。每年四月初一,就開始舉行“龍舟出龕”儀式。因為每年賽舟后,這些龍舟總要架在各族的祠堂里,現在應該把龍舟請下來修葺油漆,然后下水開始練習。于是這一個月內,鼓聲咚咚,處處可聞。
還有說法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和曹娥。傳說伍子胥因遭讒言誹謗,被吳王夫差命人拋于錢塘江波濤之中,有曹娥駕舟去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曹娥碑》)。后世遂劃龍舟,作救伍員狀。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