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4-13 09:32:41 編輯:本站整理 1225
近日一外媒報道,一精神病男子假冒科學家捐精,現已經害了26女子生36娃,不少家庭紛紛起訴,精神病人捐精有什么危害呢?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加拿大安大略的柯林斯(Angie Collins)和伴侶漢森(Elizabeth Hanson)2006年選擇喬治亞州“Xytex”精子銀行的編號9623捐贈者協助自己受孕。根據9623號的自我介紹,“精主”智商160,擁有神經科學學士、人工智能碩士,并為神經科學工程博士候選人。
柯林斯選擇使用他的精子并于2007年產下一子。7年后柯林斯收到精子銀行誤發的郵件,發現9623的真實身份阿格萊斯實際上患精神分裂癥,得常常至精神病院接受治療,他不但沒有任何學位,甚至還有入室行竊的前科。
據報道,阿格萊斯在2000年至2014年間多次捐精,共有26個家庭使用他的精子,育有19男17女,年齡最大已經12歲,精子銀行目前仍然有他的精子庫存。
柯林斯表示,知道真相后就像美夢瞬間變成噩夢。她已經聯合其他受害家庭向精子銀行和阿格萊斯提起訴訟。
專家指出,精神病事實上有一定的遺傳關系,血緣關系越近,發生遺傳的幾率就越大。
在各種精神病中,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一級親屬精神分裂癥的可能危險率約為4%-14%,約為一般人群的10倍,若雙親均屬精神分裂癥,子女患病率高達40%。又如抑郁癥患者以及親屬的患病率高出一般人群30倍,患抑郁癥的患者有抑郁癥家族史的大約50%。雙相ⅰ型障礙的親屬中患病概率高出正常人群8-18倍,父母一方患病,其子女患病概率25%,父母二方均患病,則子女患病概率可高達50%-70%。家系研究發現血緣愈近,患病率越高。可以充分認識到精神障礙具有遺傳性。然而,雖然遺傳因素對于某些精神障礙的發生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后天環境的影響和各種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更為重要。精神病的治療要重視。目前認為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障礙以及神經癥等等心理障礙的遺傳只是使得個體具有遺傳易感性,并不一定發病,具有遺傳易感性的人可以一生都不表現出疾病狀態。
總之,精神病的一些病例表面,遺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這就要求具有精神病的患者家庭要查找自己患病因素,盡量克服這種因素的出現,這樣才能最小限度的預防精神病。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