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3-30 08:58:05 編輯:本站整理 715
春天細菌滋生的季節,很多人對于吃雞肉有忌諱,擔心吃雞肉會不會得禽流感?但是有些地方卻盛行了春季吃雞比賽,比如三亞。
3月28日,為迎接海南黎苗三月三的到來,三亞千古情景區設“百雞宴”邀請千名游客同時品嘗文昌雞、喝山蘭酒,體驗海南特色美食風俗?,F場還舉辦了充滿趣味的“吃雞大賽”,來自海南三亞的陳先生僅用3分鐘吃完一只雞,獲得比賽冠軍。圖為參加吃雞大賽的游客。
禽流感病毒不會通過煮熟的肉傳播。在有禽流感疫情的地區,禽類與禽類制品只要經適當加工及煮熟后食用也是安全的。食物各部分加熱到70℃(雞肉沒有粉紅色部分,雞蛋蛋黃不流動)即可殺死禽流感病毒。
進食者也應該注意交叉污染的危險,生熟食品要分開處理。在沒有發生禽流感疫情的地區,按照這個要求來進食,一般也不會發生感染。
真相一:雞湯營養遠低于雞肉
在很多人眼中,喝雞湯最補,剩下的雞肉營養都已經被燉到湯里了。軍事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系博士芮莉莉指出,燉完湯的雞肉營養要遠遠高于雞湯。雞肉為我們提供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還有脂肪、維生素和鈣等礦物質。在燉雞過程中,大量的鮮味物質會溶解到湯中,因此雞湯會變得好喝,但蛋白質、維生素和鈣等營養成分只有一小部分溶解在湯里。有數據表明,每100克雞肉和雞湯中蛋白質的含量分別是25.1克和1.37克。
真相二:雞心最安全
在崇尚美食的中國,雞身上的各個部位被烹飪成各種美味佳肴。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指出,雞的很多部位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應減少食用量,甚至不吃。首先,雞皮中的脂肪較多,膽固醇較高,最好少吃。其次,雞脖子是血管和淋巴腺體集中的部位,偶爾吃些解饞沒有問題,吃時最好去掉皮。再次,雞屁股的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食用。最后,雞胗負責儲存和磨碎食物,雞肝負責代謝、解毒有害物質,雞腎與有害物質排泄有關,因此,盡管雞胗、雞肝和雞腎營養美味,但應減少食用次數和食用量。而心臟與有害物質代謝無關,所以雞心安全性較高,可適量食用。
真相三:母雞燉湯,公雞快炒
人們在選擇雞肉時往往比較注重雞的品種及新鮮程度,對于雞的雌雄卻不太關心。楊力表示,公雞和母雞在吃法上略有不同,母雞一般用來燉湯,而公雞適合快炒。因為母雞脂肪含量較高,肉中的鮮味物質容易溶于湯中,燉出來的雞湯味道鮮美。反之,公雞的肉質較緊致,很難熬出濃湯。人們吃公雞更喜歡細嫩的“童子雞”,這時更要旺火快炒,保持其鮮嫩美味。另外,公雞和母雞在食療功效上也有所不同,中醫認為,公雞性屬陽,溫補作用較強,適合陽虛氣弱患者食用;母雞性屬陰,滋補效果平和、緩慢,適合產婦、年老體弱者食用。
真相四:與蘑菇和土豆是絕配
雞肉是一種比較百搭的食材,但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云無心指出,雞肉與蘑菇和土豆是絕配。這是因為,蘑菇中含有豐富的鳥苷酸鹽(一種呈鮮物質),雞肉中則含有豐富的肌苷酸鹽,在慢燉的過程中它們都會釋放出游離的谷氨酸鈉。三者協同作用,產生的“鮮味”要遠大于各自單獨使用時產生的“鮮味”之和。土豆含有較多的谷氨酸鹽,和雞肉搭配也會增強美味。
真相五:烹飪完再去掉雞皮
為了減少脂肪攝入,很多人在烹飪前就去掉雞皮。芮莉莉指出,在雞皮和雞肉之間有一層薄膜,它在保持肉質水分的同時也防止了脂肪的外溢。因此,應在烹飪后再將雞肉去皮。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