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9-23 14:05:43 編輯:5號網-lj 379
類風濕關節炎多為人體免疫系統異常而導致體內產生不必要的發炎性物質等破壞不身體的正常平衡,并且導致身體的各個關節 的僵硬疼痛等當嚴重的時候不僅身體疼痛腫痛而且還會導致殘疾,所以我們應該對此病有著高度的重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類風濕關節炎的癥狀及治療原則。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原因為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失常,導致體內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發炎性物質及自體抗體(如類風濕因子),不僅會破壞身體正常的關節結構,同時也會與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結合,而形成免疫復合體沈積在血管壁,引起血管病變。
病況輕微時僅感到局部關節僵硬疼痛,嚴重時則會引起全身的關節腫痛及損壞,甚至造成殘障。通常是從關節組織開始侵犯,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四肢小關節,其次是肌肉、肺、皮膚、血管、神經及眼睛等。目前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荷爾蒙及環境因素有關。
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中國人的盛行率大約是0.4%,比白種人的1%稍少,以此估計,在臺灣大的有十萬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四十歲至六十歲之間的女性,男女之比率為一比三。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全身性發炎疾病,除關節病變之外還有其他的癥狀,例如體重減輕、全身倦怠、發燒;皮膚癥狀如皮下結節、血管炎;眼睛病變可出現鞏膜炎;肺病變如間質性肺炎、類風濕小結節,肋膜炎;心臟病變如心肌炎、冠動脈炎、心包膜炎;神經病變如腕道癥候群,其他如乾燥癥候群等。
美國風濕病醫學會規定須合乎下列七項之四項以上(包括四項)方可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一、 晨間僵硬至少一小時。
二、 有三處或三處以上之關節區腫脹。
三、 關節腫包含腕關節,腕指間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
四、 關節炎呈對稱性。
五、 皮下產生硬結節。
六、 血清中類風濕因子呈陽性。
七、 手腕關節之X光攝影像發現有骨頭腐蝕現象。
傳統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為主,而有關節骨質腐蝕者才會使用「改變疾病抗風濕藥物」,基本上這類藥物包括傳統的第二線和細胞毒性藥物。因有70%的病人在發病後兩年內關節會腐蝕,而等到關節腐蝕才使用改變疾病抗風濕藥,往往預後很差。
早期使用改變疾病抗風濕藥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輔以復健治療,關節保護措施以及飲食注意鈣及維他命D的攝取,都可以減少關節破壞的情況。
因分子生物學和細胞免疫學的精進,最近被核準使用的生物制劑并用DMARD藥物,治療效果已被證實有效,使得與免疫調節有關的治療有了革命性的進展和希望。
1、山楂樹根(皮):用山楂樹根(或皮)40克~50克,煎湯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絡的作用。治療類風濕痹癥。
2、橄欖:取鮮橄欖根或皮40克~50克,洗凈煎水內服,亦可食用橄欖果。治療類風濕痹癥,手足麻木等。
3、大棗:拒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作用。可作為零食或燉湯食用。常用于類風濕病人的脾胃虛弱、倦怠乏力、血虛、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4、蓮子:味甘澀,性平,拒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有“交心腎、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厚腸胃、利耳目、除寒濕”等功效??甚r食,也可干果去皮、內心煮粥等食用。
1、桂圓:又稱龍眼、桂圓肉。味甘,性平,入脾、心經。是補血益心、長智益脾之要藥,入脾經功勝大棗。單用具有益氣補血功效。用于類風濕之后期血細胞減少、體質虛弱、貧血等。
2、枸杞子:適用于類風濕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身乏無力者,久服可強筋骨、耐寒暑、益精養血,令人長壽??甚r食,配白菊花泡水代茶,還可與米煮粥食用。
3、生姜:亦稱姜,味辛,性微溫。具有解表驅風散寒、溫中止嘔解毒之功效。生姜中含有一種姜辣素,對心臟、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使全身感覺溫熱、出汗等。類風濕病人可以蔬菜食用,或菜中作料。還可配以生姜60克,陳醋100毫升,煎湯洗浸患肢?;蛴悯r姜搗爛外敷或取汁外搽等。也可用生姜、鮮蔥、芫荽各30克,石菖蒲15克,共切碎搗爛,加白酒50毫升,調勻敷患處。
4、山藥:具有益氣養陰、補腎、脾、肺的作用。適用于類風濕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5、黑豆: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祛風除痹功效。適用于類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肝腎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6、橄欖:取鮮橄欖根或皮40克~50克,洗凈煎水內服,亦可食用橄欖果。治療類風濕痹癥,手足麻木等。
7、松子仁: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
8、辣椒:具有溫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膚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對防治類風濕有一定療效。
9、蓮子:味甘澀,性平,具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有“交心腎、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厚腸胃、利耳目、除寒濕”等功效??甚r食,也可干果去皮、內心煮粥等食用。
10、栗子:具有補腎壯腰、養胃健脾的作用。適用于類風濕腎虛、腰膝酸軟者。
11、新鮮桑葚:為平補肝腎之品。用鮮桑葚500克,鮮桑枝2厘米長段,浸酒密封30天。搖勻,每日飲20毫升~50 毫升。有祛風濕、補肝腎、利血脈等作用。
12、山楂樹根(皮):用山楂樹根(或皮)40克~50克,煎湯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絡的作用。治療類風濕痹癥。
13、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氣補血,食之使人健壯,尤以葡萄干補力為甚,宜與桂圓肉同煎服。能益肝腎、強筋骨,用于氣血兩虛之心悸、失眠、神疲、盜汗等。還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軟、無力。取葡萄干500克,人參10 克,浸酒800毫升,密封10天,每次30毫升~50毫升,每日飲服1~2次;鮮食或取汁加蜂蜜少許,溫開水送服。用于小便不利、水腫、小便短赤澀痛。取葡萄汁、藕汁、生地黃汁、蜂蜜、木瓜各等份,煎為稀湯,于食前服用,每次60毫升~100毫升。
少食、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干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品,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御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干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勞逸結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于疾病恢復期,往往由于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4、提高免疫力生活上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緒樂觀,限制飲酒,適當參加體育運動,并注意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
5類風濕性關節炎要選用高蛋白、低脂肪、高纖維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經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盡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飲食中的營養及能量能滿足機體的需要。
6、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類風濕病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主食品。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